“我是让你回答,没让你问话!”
男子点点头:“没错。我是吏部尚书,你来这里想要干嘛?”
袁一拿出诏令:“帮我把这个办了。”
尚书看过诏令,摇头道:“今日是最后限期,现在恐怕已近子时,只要子时一到就算逾期。就算本官愿意受理,可将这道诏令送进宫中御批,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你说的我都清楚,可我更清楚,如果逾期,我在城外的那几百名兄弟都得死,所以,你一定要办到!”
听到这话,尚书一脸恼怒道:“限期是朝廷的规定的,你们没能按时到达,又与我何干?凭什么让我承担这个责任?”
袁一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年轻女子,只见女子睁着眼,一脸惧怕的躺在床上,不敢挪到一分。他又看了看摇篮里的婴孩,而后,开口道:“这的确不关你的事,可马上就要变成你的事了。”
尚书声音颤抖道:“你想干什么?”说着,他张开双臂挡在床前。
袁一走上前推开尚书,而后,女子头上取下一支犀角簪子,对着女子的脸比划着,用阴冷的声音道:“如果我的兄弟活不了,我就灭你满门。”
尚书恨的咬牙切齿道:“你我堂堂尚书,岂能受你一个无赖要挟,我家中护院众多,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袁一冷冷笑道:“鱼死网破?你是太小瞧我袁一的本事?还是以,为我不会对一个女人动手?”说罢,他将簪子扎进女子抓着床沿的手,顿时,女子痛得呼天唤地。
看到鲜红的血液从女子白嫩的手掌中涌出,尚书神情中满是心疼,可还是不肯松口。这时,女子的喊声惊动了护院,他们赶来门外询问尚书,是不是遇到什么危险?
见状,袁一用沉稳而锋利的眼神看着举棋不定的尚书,两人经过一番眼神对峙后,最终,尚书败下阵来,他对门外的护院道:“没事。夫人方才撞到了床角,你们退下吧!”
待护院走后,袁一看了眼哭丧着脸的尚书,道:“现在,大人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尚书深深了口气:“这个时辰,拿着这样的诏令去进宫求御批,你摆明就是想让我乌纱不保!”
听到他这番牢骚,袁一心语:“这老头固然宠爱娇妻,可比起官位来,娇妻自然就不值一提,时间不等人,得让他加紧行动!”
这样想着,袁一走到摇篮前,抱起婴孩道:“乌纱帽,家人,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
尚书慌忙向前,一把从他手中抢过婴孩,用哽咽的声音道:“不许碰我的孩儿,我去办,还不成吗?”
回忆至此,袁一想到昨晚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惜挟持女人孩子,换做以前这是他最深恶痛绝的小人行径,就算遇到再紧急的情况他也不会这么做。可现在不同了,他是混蛋,只要达到目的,又有什么不可为?
想着这些,听到武后的问罪,袁一嘴角浮现出一抹不以为然的笑意,他很清楚,自己入职封赏的事宜已经办妥,武后既然选在这个时间向自己问罪,就说明武后并不是想要惩治自己,只是需要一套能够向其他人交代的说辞。
有了如此心思,袁一便回答道:“娘娘也清楚,若昨晚没有递上诏令,完成复命,可有几百个人要掉脑袋。所以,昨晚我也是迫于无奈,才去到吏部尚书府上,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才勉为其难替我走这么一遭。至于,用妻儿威胁他,我真没干过这事,还望娘娘明鉴。”
武后声音威严道:“是吗?本宫已把吏部尚书诏来,你们正好可以当面对质。”
话音刚落,殿门就被推开,上官婉儿领着身着紫色圆领官袍的吏部尚书走了进来。待尚书行过礼,武后便道:“本宫听说,昨晚周尚书之所以会连夜进宫,递上诏令让本宫批复是因为,有人挟持了周尚书的妻儿。有没有这回事?”
尚书进来时,瞧见袁一也在殿中,便不由得怒从心起,他本想找个适当的时机将袁一的恶行禀告朝廷。可此时,既然武后提起此事,他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出了这口恶气。
尚书正要说话时,瞧见站在身前的袁一掏出块小孩佩戴的长命金锁,尚书突然浑身一颤。他认得这块金锁,这是自己襁褓中的孩儿满百天时,自己曾亲手给他戴上了这块长命金锁。
此时,看着袁一玩弄着手中的金锁,他满心的怒火顿时化为深深的恐惧,他耷拉着头,用一个劲地用袖子擦拭着额头的冷汗。
武后看到尚书这副噤若寒蝉的模样,又看到袁一手中的金锁,武后嘴角不由得浮现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笑意。她向尚书道:“周尚书,本宫问你话,为何不答?”
“昨晚昨晚微臣”
袁一转头看了眼支支吾吾的尚书,便道:“周尚书,昨晚我可用了许多道理,才说服你进宫替我递交诏令,完成复命。多亏你,我那几百兄弟才保全了性命,这份恩情我一定会”
武后怒瞪了他一眼,打断了他的话:“本宫在问周尚书!”
这时,周尚书再三思量,想起半年前,袁一为了洗脱叛将罪名,曾大闹朝堂。如今,圣上和娘娘非但没有找机会除掉他这个祸患,反而将他召回长安,又是赐他爵位,又是让他任职折冲府总都尉,似乎有点要重用他的意思。
再看昨晚他使的种种手段,绝非什么正人君子,常言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他这次只能认栽。
这样想着,尚书便道:“昨晚,微臣是被荣郡王的道理说服了,才进宫求见娘娘。郡王并没有挟持微臣的家人,至于,为何有那样的说法,微臣也不清楚。”
武后点点头:“既然如此。本宫有一个疑问,对于那些半个时辰就要逾期的诏令,周尚书的处理方式都像昨晚那样莽撞吗?”
听到责问,尚书慌忙跪地请罪道:“微臣知错!昨晚不该鲁莽觐见,惊扰到娘娘,还望娘娘恕罪!”
第175章 荣郡王府
武后用教训的口吻道:“你身为吏部之首,对事务连最基本的判断都没有,如果都像你这么办事,那朝廷不都乱了套!今日,本宫就小惩大诫,罚你一年俸禄,若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周尚书心想,自从圣上病重,朝廷大事几乎全都交由武后和太子李显处理。李显一则才能有限,二则热衷马球,因而,他对朝廷之事并不怎么上心。
如此,朝廷事务和重大的决策几乎都是武后在处理,她虽然只是个妇人,可她将一切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官员的管理更是尤为严苛。这次,她只是罚了自己一年的俸禄,算是难得的仁慈。
这样想着,周尚书急忙谢过恩,待武后吩咐他告退,他便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起身离去。
见周尚书离开麟徳殿,武后看了眼袁一握在手中的金锁,若有所指道:“你今天运气好,捡到一个软柿子,下次恐怕就没这么走运了!”
袁一低头看着手中的金锁没有说话,他不得不佩服,武后这种既能看透一切,又能掌控一切的能力。
武后看了眼一旁的上官婉儿,吩咐道:“婉儿,你替本宫送荣郡王回府。还有,你交代府中管事,要对他主子的穿着礼仪要多尽心,别让他失礼于人前,糟蹋了郡王的身份。”
上官婉儿躬身领命道:“是。”
这时,袁一和上官婉儿已经出了麟德殿,正往宫外走。各怀心事的俩人没有说话,只顾走着脚下的路。当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上官婉儿指了指左边的道:“走这边吧!”
袁一对出宫的每条路都很熟悉,见上官婉儿指了这条路,他满脸不解道:“从这条路出宫要远了很多。”
上官婉儿解释道:“我出宫通常都会走这条路,离安排马车的地方要近一些。”
袁一点点头:“好吧!”
当达成共识,他们便一齐迈开步子,上官婉儿抿了抿嘴道:“回到长安,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袁一抬头看了眼上官婉儿,只见她神情里满是担忧,袁一心中不由五味杂陈,他沉默了片刻,装出一副笑脸:“我觉得,回到长安接受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不但是件容易的事,还是一件美事。不过,获得到这些,那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官婉儿皱着眉,摇了摇头道:“没人有比我更清楚,你是怎样的人。不管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我始终相信你,相信你的无可奈何。”
见上官婉儿说得真挚,袁一顿时心生感动,他心想,当年,若上官婉儿跟他出了宫,恐怕他们早已成了夫妻,在市井之中过着平淡的日子。
如此,之后的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他不会再做捕役,不会进神兵司,也不会在幻境里对令月爱得无法自拔,更不会妄想在现实世界里与她再续前缘。若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他与太平也不会承受如今的痛苦折磨。
想到这儿,他的心又开始隐隐作痛,现在他只期望太平能够尽早走出阴霾,不用像他这样每日承受蚀心之痛的煎熬。
他想要对上官婉儿说些什么,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而,他只能沉默不语。
他们走到一处清幽之地,只见延绵的碧水从两侧的亭台楼阁间饶过,嶙峋的湖石堆叠在碧水之畔,显得尤为雅致。
在碧水之上有条精巧的复廊,相较一般的游廊,这样的复廊在走道中隔上一道墙,在墙上安置一个个漏窗,如此,复廊就有了两条行道,行人在纵览身边风景的同时,还可偶尔驻足透过漏窗赏玩另一侧半遮半掩的美景,或是窥视另一侧行道上路过的行人,如此,便增添了许多赏景趣味。
袁一和上官婉儿走在这样的复廊中,又有如此美景当前,可惜俩人都是满腹心思,无暇欣赏。就在这时,复廊另一侧出现了两个脚步声,低着头的袁一眉梢上扬,突然停下脚步。
见袁一僵立在那儿,上官婉儿也停了下来,问道:“怎么了?”
袁一转头看了眼墙上的漏窗,抿了抿嘴道:“是他们。”
“他们?”正在上官婉儿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感到困惑时,听到另一侧响起薛绍的声音:“起风了,穿上这个,别着凉了。”
上官婉儿走到漏窗前,透过其间的漏洞,看到身着蓝色银丝绣瑞兽纹锦袍,头戴玉冠的薛绍拿着手中的锦缎披风走到太平跟前,只见他呵护备至给太平系着披风。
系好披风,薛绍牵起太平的手,柔声道:“可以了。走吧!”
太平望着薛绍,神情尽是担忧:“父皇怎么会病得这么重?我好害怕,他会可我什么都做不了。”说着,太平的眼泪就如断线的珠子,簌簌往下落。
薛绍心疼地替她擦着眼泪,安慰道:“太医们医术高明,一定会倾尽全力替圣上医治。刚才,圣上不是说了吗,只要公主每天都能进宫陪陪他,他就特别开心,连病也好了许多。”
太平点点头:“以后,我每天都进宫陪他,让他开心。”
“知道你伤心成这样,圣上可不会开心,所以,从现在开始为了圣上,你要学着开心一点。”
听到这话,太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嗯。我会的。”说着,她突然低下头,沉默了片刻,她感激的眼神看着薛绍:“每当我遭遇痛苦煎熬的时候,你总会陪在我身边,同我一起渡过。一次是在善水观,再一次就是如今。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不会选择他,也绝不会负你。”
看到这里,上官婉儿转头看向,呆立在身边的袁一,只见他面无表情,看不到伤心,也看不出释然。
此时,他迈开步子,自顾自地往前面去了,上官婉儿正要跟他的步子,离开时,又听到太平对薛绍说道:“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我对你恐怕只能亏欠。”
此时,背着身的上官婉儿虽然不能看到那边的情形,可她能够想象到薛绍听到这番话,该有多失落。
她看着这条曲折迂回,好似没有尽头的复廊,心中突生出许多感慨,她觉得袁一和太平的如今的关系就像这条复廊,明明深爱着彼此,却无法逾越命运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这道高墙。
他们躲在墙角通过小小的漏窗窥视对方,能看到彼此生活的轨迹,却再也看不到彼此内心的世界。
袁一和上官婉儿坐上马车出了宫门,一路穿街过巷来到一处颇有气势的府邸前。马车刚停稳,府中那扇朱漆铜钉大门就被打开,数十名打扮得体的男仆,婢女就快步从府中走出,来到马车前分成两列,躬身迎接他们的主子。
袁一走出马车刚要下来时,一个长得挺精神的小伙一溜烟地跑到马车前,“噗通”一声以手撑地跪在地上。见状,袁一极为不解道:“你这是干嘛?”
小伙偏着头,笑得很殷勤道:“小人,这是伺候郡王下车。小人的肉厚,可比脚凳踩着软多了,郡王可以试试。”
这时,没处下脚的袁一看了眼立在两旁的下人,见他们都是一脸平常,好像对这样恶心至极的讨好不以为然。
上官婉儿见袁一迟迟没有下车,便走了出来,看了眼蹲在地上的小伙,对袁一道:“郡王,看来您府中的家仆多得都能当脚凳使了,奴婢给您出一个主意,不如卖掉几个家仆,换几个像样的脚凳来。”
袁一点点头,一脸正经道:“这主意不错!”
一旁的王府管事是个聪明人,听到他俩这般一唱一和,就知道这位新主,不像上一位主子那样喜好奉承。
因而,他便急忙上前,一把揪起小伙的耳朵,边将他拽起,边骂道:“你这没脸的东西,府里没有脚凳吗?咱们郡王出了名的爱惜下属,你真要讨他欢心就踏踏实实做事,别玩这些阿谀奉承的把戏!”
在管事教训小伙之时,已经有人从门房那儿拿来脚凳,待袁一和上官婉儿走下马车,从府里走出两个仆人,只见他们抬着一卷地毯,当袁一的脚刚落地,他们就把地毯往地上一抛,猩红的地毯就顺着府前的台阶滚到袁一脚边。
见此,袁一看了眼身边的管事,道:“这还真够隆重。”
管事笑道:“以后,郡王就是咱们的主子,迎接主子自然是越隆重,越能体现咱们这些奴才的心意。”
袁一走上地毯,又有家仆将挂在竹篙上的炮仗点燃,一时间响声震天。
之后,从府中响起一阵锣鼓声,不多时,两只舞狮就摇头晃脑地从府中走出,围着袁一和上官婉儿跳起欢腾的舞步。
在舞狮的相随下,袁一走上台阶,当看到悬挂在府门上“荣郡王府”几个烫金大字,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往四周看了眼,皱眉想了片刻,向一旁的上官婉儿问道:“这不是贺兰敏之的宅子吗?”
第176章 巧言圆场
上官婉儿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管事就凑上前答话道:“郡王说得没错,这处府邸的确是贺兰敏之花费重金所建,后来他犯了事,朝廷将他的家产全部查抄充公,当然也包括处宅子。”
管事顿了顿,继续道:“之前,这里被空置了几年,就在去年,那个陷害了郡王的李泰仁从吐蕃回来,圣上受了他的蒙蔽,真以为立了不少战功,就将这处宅子赏赐给了他。后来,他恶行被郡王揭发,朝廷就收回了这处宅子。如今,您是朝廷新贵,朝廷当然把这处长安城最奢华,最气派的宅子赏赐给您做府邸。”
说话间,他们已经走进府中,看到其中雕栏画栋,绿水相环,古木参天,自是一派清雅奢华之象。
袁一看着眼前的景致,想到贺兰敏之和李泰仁,不由感慨道:“这里的确是长安城最好的宅子,可住过这里的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其实,对于这座府邸的主子都不得善终的事情,管事心里也犯过嘀咕。因此,本就觉得宅子有些晦气的他,如今听到身为宅子新主的袁一直言不讳的说这番话,他反倒不知该如何应答。
这时,一旁的上官婉儿见管事一脸窘色,便接下话茬道:“俗话说,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显然,他们头不够大,才会被这顶大帽子压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