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他向席上的众人敬了回酒,然后,再将话题转向陈精忠道:“陈都尉,前些天制定新规都记熟了吗?”
陈精忠侧过身子,回答道:“卑职都记熟了。”
袁一吩咐道:“好!你背一遍新规给大人们听听,征求下大人们的意见。这样,折冲府才能更快,更和谐地融入朝廷。”
听到吩咐,陈精忠便将折冲府的新规背了一遍,当背完最后一条新规,陈精忠故意道:“纸面上的新规卑职已经背完了。关于哪条口述的新规,郡王要不要?”
听到陈精忠如此一问,坐在席间的大臣都纷纷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袁一,梅仁则替袁一急得冷汗直冒,在心里咒骂着陈精忠的混蛋。
席间的气氛顿时变得无比尴尬,可袁一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向陈精忠道:“那条可是最重要的新规,当然要说。”
听到这话,陈精忠愣了片刻,而后,像是在缓解压力似的咳嗽了几声,方才开口:“口述的新规是,以上所有纪律,奖惩条例对折冲总都尉袁一,不具有任何约束作用。”
听完这条新规,大臣们都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都将脸一沉,一甩衣袖愤然起身。
见状,座上的袁一放下手中的筷子,不紧不慢道:“这样就走了呀?各位大人不是很喜欢在别人背后,写奏折提意见吗?怎么当着别人面,就这么吝啬自己的金玉良言呢?”
尚书令勃然作色道:“荣郡王,别欺人太甚!”
袁一笑了笑:“各位大人都是朝廷重臣,又是我这个折冲总都尉的上司,我怎么敢在你们面前欺人?不过,尚书大人叫我一声荣郡王,那么,这顿饭就是我以荣郡王的身份,来招待各位大人。所以,请大家看在我是郡王的面子上坐下来,听我把话说完再走,如何?”
听到这话,大臣们互相看了眼,而后,便坐了回去。
袁一看了眼梅仁和陈精忠,吩咐道:“有些话,我想要单独跟各位大人说。”
这时,梅仁和陈精忠便识趣地起身,告退而去。
袁一看了眼众人,道:“在说事情之前,我想先给各位大人看点东西。”
说罢,他从兜里拿出五个写着名字的信封,而后,对应着名字交到各位大臣的手。见此,尚书令拿起沉甸甸的信封晃了晃:“这是什么意思?”
袁一道:“各位大人打开信封,不就知道了。”
尚书令打开信封,拿出信纸,当看到信上的内容,他不由得大惊失色,因为,信上记录着一件他不堪回首的往事。
多年前,他家境贫寒,他为了赶考东借西凑,可赶考的路费还是差了一大截,他不甘心自己的满腹经纶,却因为贫穷而被埋没。
于是,他将心一横,就对妻子撒了谎,说有个大善人愿意出资帮他赶考,那位大善人给的银子,不但,解决了赶考的花费,还刚好带她去长安见见世面。见他这么说,妻子便很开心地跟他一同去往长安。
可在半道上,他就昧着良心把妻子卖进了青楼,妻子胜在年轻貌美,卖了一个好价钱。
当捧着沉甸甸的银袋走出青楼,看着幽蓝的天空,他泪水如泉涌,他咒骂老天,为什么要给他一个这么好的妻子?为什么要给他满腹才华?却又让他一贫如洗?
最后,像一个男人那样擦干眼泪,坚定而决绝地离开青楼,走向他的前程似锦。
第226章 别惹袁一(中)
此时,尚书令满脸痛苦,紧紧地抓着手中的纸,他想不明白,当年,他一举夺魁后,衣锦还乡时,就向所有人谎称妻子在去往长安途中病亡。
后来,等他谋得一官半职后,出于愧疚,他派人到青楼,打探妻子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却是,妻子三贞九烈,被卖到青楼没几天,就趁老鸨不备,上吊自缢而亡。
照理说,这天底下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这段肮脏的过去,袁一怎么会知道这些?
正在他苦思冥想之际,听到袁一问话道:“尚书大人,我听说你可是个常情的人,虽然身居高位,可对相识于微时的亡妻至今念念不忘。不仅在家乡替她俢了个祠堂赞扬她的美德,还在城郊以她的名义捐了一座佛寺。每年在她的祭日,大人都会亲自替她诵经,就算天塌下来,诵经之事都会照常举行。大人对亡妻的这片深情,真是天地可鉴,对了,她的祭日是十月初八吗?那天,就算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去找大人!”
听到十月初八这个日子,尚书令突然失声痛哭,因为,这个日子,就是他把妻子卖去青楼的日子,自那以后,他就与妻子天人永隔,所以,他就把这天作为了妻子的祭日。
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可他心中的痛苦却变得越发沉重,这种沉重不是因为曾经泯灭人性的可耻行为。而是,他深爱着妻子,当年却只能在妻子与功名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可他更爱功名,最后,只能永远失去深爱的人。
另外的四人看过信封里信后,一个个都惊得呆如木鸡,此时,听到尚书令的哭声,他们才缓过神来。他们并未对尚书令信上的内容起疑,只当他是过度思念亡妻,才会如此。
这时,门下侍中将手中的纸折好放回信封中,而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将信封重重地甩在桌上,对袁一叫嚣道:“你想要干什么?可要掂量清楚了,我们可都是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敢惹我们,就算你郡王那又怎么?我们联起手来,保证让你活不过这个冬天!”
袁一不气不恼,从容地笑了笑:“这几个信封是我出门时,在家门口捡到的,我见上面写着各位大人的名字,就顺便带过来了。我是一个很识趣的人,可没有偷看!大人火气这么大,莫非信封里装着一些不可告人的隐私?”
恼羞成怒的门下侍中,狠狠地一拍桌子:“混账!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吗?你以为这样,就能要挟到我们吗!?”
袁一依旧装傻充愣道:“差点忘了,我在门口多捡了一封信,上面没有写名字。兴许是那个有心人特意留给我的。现在,正好拿来看看。”说着,他又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拿出其中的信纸,念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完,他用戏虐的眼神扫视了眼众人,皱眉道:“这位有心人写给我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玉指的是什么?各位大人都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莫非玉就指的各位大人?”
说着,他故意停顿了片刻,方才继续道:“瓦又指的是谁?我无父无母,无妻无儿,可以说是了无牵挂,就像一块瓦片,随便扔到哪里都无所谓,莫非瓦指的就是我?为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道”
这时,早已止住泪水的尚书令,打断道:“别演戏了!你究竟想要我们怎么样?”
听尚书令的口气似乎有妥协的意思,门下侍郎拍案而起:“尚书大人,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啊!我们只要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要求让我们去做。我们就会受制于人,你难道不清楚吗?”
袁一冷冷地看了眼门下侍郎:“侍郎大人,还真是挺喜欢拍桌子,是不是很过瘾?我也试试。”说罢,他往桌上一拍,看似十分坚固的桌子便像散了架似的,轰然倒塌,吓得众人慌忙拿过桌上的信封,退闪到了一旁。
袁一看了眼满室的狼藉,走到满脸惶恐的门下侍郎面前,他稍稍抬了抬手,门下侍郎便慌忙侧了个身。
袁一躬身向众人道:“让各位受惊了,我给各位赔个罪!早知道这桌子竟然这么次,我就不随便拍它了。这都怪侍郎大人开了个不好的头,引起我兴趣,才会弄得这么狼狈!”
说着,他故意将手搭在门下侍郎的肩上,笑问道:“侍郎大人,是不是啊?”
门下侍郎深深吸了口气,带着克制的怒色,重重地点了点头。
袁一看了眼面带愠怒的众人,用不紧不慢地口气道:“说实话,谁没有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大家都同朝为官,大家该做的无非是为君效力,为民造福,心思应该放在大事上,不能揪住某些小事大做文章。”
“譬如,我是个很懒的人,活不想自己干,就找个能干的人替我把事做了,他要是做不好,别人怎么怪罪他,那是他活该,我不会去管。”
说着,他停顿了片刻,继续道:“但是,不允许别人揪着我这个懒人不放,因为,该做的事我都做了,只不过,不是自己亲力亲为而已。或许,在理上,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我跟各位大人吃过这顿饭后,可以说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如果一定要逼着我这个懒人做事,那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将船凿沉。所以,请各位大人看在这样的情分上,网开一面。”
门下侍郎开口道:“既然,你这么不想管事,为什么不向朝廷请辞?”
袁一答话道:“大人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要带着关羽和张飞?”
门下侍郎冷冷一笑:“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大人能够掌管门下省,不可能看不透这个道理吧?张飞鲁莽,关羽忠义,都是武艺过人,能够为刘备做任何事。刘备能够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却带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武将前去,如果各位大人是诸葛亮,最先想到是什么?”
众人都是一脸明白的神色,可就是不把心中的答案说出来。
袁一知道这些人精不会轻易开口,于是,便索性自问自答道:“先礼后兵。诸葛亮何其聪明,深谙事不过三的道理,刘备已经来了三次,是要定了他这个人才。如果以君子之心来说的话,他是被刘备的虔诚所感动,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割据一方的霸业。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刘备要是四顾茅庐,那么,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这五人都是朝廷重臣,袁一大闹朝堂之时,他们也在场,对于这样的危险人物,武后和高宗为了安抚民心,对袁一宽宏大量,他们都能理解。
可当时,袁一明明拒绝了所有赏赐,决心归隐于江湖,可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武后请来委以重任。
他们可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对于现在的□□势,他们了解地十分透彻,如今高宗病重,随时可能驾鹤西去,武后的权力是高宗给的,高宗一走,就是太子李显继位。
李显作为新主,肯定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政治集权,而他已经能够主政,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回武后的权力,若武后以辅佐为由,不交还权力,那么,辅政就会变成干政。
武后无法从明里留下权力,那么,就只能暗里运作。
所以,她便趁着现在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殊时期,用自己人多占领朝廷的重要位置,在朝廷上下形成一股坚若磐石的势力。
若她离开朝堂,退居后宫,在她的授意下,整个朝廷便无法正常运转,新主就不得不让她留在朝堂,继续为其指点江山。
他们知道,现在正是武后招兵买马的时候,以政治考虑来说,武后重用袁一可以说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投资,他在征战突厥与吐蕃时,立下卓绝的战功,又设计杀死了战神笃鲁,可以说是威震天下,迫使边疆各国纷纷臣服于大唐。
再则,他能够冒死为士兵洗脱罪名,又将赏赐的钱财分给亡故士兵的家属,他的种种作为,在唐军中广为流传,深获军心。
自从,袁一重归朝廷以来,他们都以为袁一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拒绝赏赐只是在故作姿态。此时,听到他这番以三顾茅庐为隐喻的话,方才知道,不是他投靠了武后,而是,武后硬把他架到了自己的棋盘上。
若真是如此,武后如何能让这样一个不图名利,又桀骜不驯的脱缰野马,耐着性子为她鞍前马后呢?武后又是凭什么信任这个危险人物,竟然敢把折冲府交给他?
第227章 别惹袁一(下)
有了这样一番思量,尚书令开口道:“正如刚才郡王所说,大家都是为君效力,为民造福,不该因小失大。所以,请郡王告诉那位梅将军,请他务必管理好折冲府,要是折冲府再出什么岔子,唯他是问!”
听到这话,袁一暗暗地松了口气,笑了笑:“好!我定会把这话转告给梅将军。”
这时,尚书令看了看其他人,道:“我要说都说了,各位大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见他们都是摇头,尚书令便道:“郡王,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就先告辞了!”
袁一点点头,躬身道:“各位大人,慢走!”说罢,他看了眼门下侍郎道:“能否单独同大人说几句话?”
门下侍郎犹豫了片刻,无奈地点了点头。待众人离去,袁一对门下侍郎道:“通常情况下,朝廷的奏折都会在门下省走一遭,再呈到宫中御批,大人是门下侍郎,要是遇到弹劾我的奏折,能不能请大人替我压一压,顺便再给我报个信?”
门下侍郎本来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可刚把“不”字吐出来,袁一就连连摆手,打断道:“我的话听上去像是问句,实际上却是肯定句。大人可要想清楚了,不要这么着急回答。”
门下侍郎怒目而视道:“你你就是个地痞流氓!”
袁一不以为意道:“以前,我做捕役的时候,最讨厌地痞流氓,他们做事不讲规矩,喜欢耍手段玩阴招,要是得罪了他们,就像是招了瘟神。对付这种人,要不就把他们丢进大牢,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不然,就一拳打死他们,以绝后犯!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去惹他们,因为,你要杀他,他就会杀你全家!”
听到这番恐吓,门下侍郎吓得冷汗直冒,连大气都不敢出。
袁一看了眼他一眼,笑了笑道:“幸好,我有治他们的手段,他们对我能避就避,能躲就躲,所以,说起来,我是瘟神中的瘟神。”说着,他拍了拍门下侍郎,道:“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大人的回答是?”
门下侍郎深深吸了口气:“好。如果没有其它事,先告辞了!”袁一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门下侍郎便垂头丧气地离去。
袁一叫来店小二结过饭钱,赔偿了损坏的物品后,便离开醉卧居。
他刚走到门口,看到梅仁骑着老白正在外面等候,见他来了,梅仁指了指停在一旁的马车,道:“丁管事派了马车来,现在回府吗?”
袁一摇了摇头:“我不需要马车。”
梅仁皱眉道:“难道你要走回去?这里离郡王府还挺远的。”
“我知道。”说着,他向梅仁招了招手:“你下来,把老白给我,不就成了。”
梅仁抱怨道:“你不是吧!这些日子,你一住进郡王府,就把老白往马厩里一送,然后,就不闻不问!老白,你说说这些日子,谁天天带萝卜给你啃?谁给你刷毛,给你清理马厩?又是谁拉你出来遛弯,晒太阳?”
袁一向前迈了一步靠近老白,笑了笑:“是啊!老白,你怎么不说话?你倒是吱个声啊!”
梅仁继续道:“我看啊,不是我找你借老白,你早就把它忘了。现在,看我把它训得这么乖,又把它打扮得这么神气,你就眼红,对吧?”
见到梅仁的唠叨,袁一颇有些不耐烦:“最后问你一次,下不下来?”
梅仁将头一偏,冷哼一声:“我就是不下来,怎么样?”
见此,他抬手吹了声响亮的口哨,老白便像应和似的仰头长鸣一声,而后,抬起前蹄一挺身子,站了起来。一切来得太突然,毫无防备地梅仁被摔到了地上。
待老白悬空地前蹄落下,袁一便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拿起缰绳,踩上马镫,跨过马背骑了上去。
袁一低头看了眼梅仁,只见他正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袁一投出一个幸灾乐祸的微笑:“敬酒不吃,吃罚酒。活该!”
梅仁满脸怒气,指着老白骂道:“你这个小畜生!你这个白眼狼!老子就算把萝卜喂狗,也不会给你这匹混蛋吃!”
听到骂声,老白侧过头用圆溜溜的眼睛,愣愣地看着梅仁,而后,向做错事的小孩似的低下头。
见老白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梅仁顿时心软,用柔和地语气道:“算了!不怪你,都怪你那个黑心的主人恶意挑唆,你才会犯浑。”说着,伸手拍了拍它的前额。
这时,袁一将缰绳一拉:“好了!走了!”老白便抬起头迈开步子,飞奔而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