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书抿了抿嘴,拆开信封,看到信的字迹是惠澜的,她将袁一的考验,对俩人的成全之恩,以及今日的婚事都是袁一和梅仁帮忙筹办诸事全都陈诉于信中。
看过信,尹玉书心中千分愧疚,万分感激。他低着头,紧紧地攥着信,沉默许久,方才抬起头,他眼泛泪光地看着袁一,声音颤抖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
袁一声音极为平静:“因为,你没有抛下惠澜,恰好说明,当年在吐蕃,你真为兄弟们考虑过,真想过豁出命来救我们。你没那么做,因为你太清楚即使你送了命,也改变不了任何事。”
尹玉书低下头,肩膀颤抖着,像是在哭泣。片刻后,他止住了泪,声音低沉道:“无论如何,我都欠你们一句对不起!我也欠那些丧命的兄弟一句对不起!”
说罢,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后,他佝偻着身子,以脸贴地,抽泣起来。
见此,梅仁触及往事,也是泪如雨下。
袁一上前将尹玉书扶起,宽慰道:“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尹玉书起身,点了点头,抹了把泪。
见他起身,梅仁急忙转过身,用衣袖擦去泪痕。
袁一躬身将地上的喜服捡起,交到尹玉书手中道:“因为一些原因,你和惠澜的婚事不能耽搁,才会筹办的这么匆忙。你们的父母都不在长安,惠澜希望我做你们的主婚人,你的意思?”
尹玉书点点头:“郡王能替我们主婚,是我们的福分。”
“每个新娘都想要做回花轿,因为某些原因,你不能从郡王府把惠澜接来这儿,所以,我就安排惠澜先待在客栈,你就带着花轿到客栈去接亲。梅仁会跟你同去。”
尹玉书看了眼梅仁,点点头:“好!”
袁一拍了拍他:“时候也差不多了,你换好衣裳,就去接亲吧!”
尹玉书稍犹豫后,问道:“我还不知道,这里是何处?”
梅仁插话道:“这里是惠澜的嫁妆。”
尹玉书皱了皱眉:“嫁妆?”
梅仁点点头:“没错!袁哥知道,以你的那些俸禄,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城买个茅厕都成问题。再过些时日,你就会调离郡王府,去察院任职,你拖家带口住在郡王府恐怕不合适。所以,恭喜你娶了个有房有貌的媳妇,像模像样地做上了倒插门女婿。”
尹玉书白了他一眼,向袁一道:“我受了郡王如此之多的恩惠,已经是感激涕零。这房子,我受之有愧。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惠澜和孩子的确需要一个栖身之所。我的俸禄虽然微薄,但是积少成多,我会把买房子的钱慢慢还上。”
袁一摇摇头:“梅仁也说了这是给惠澜的嫁妆,若说欠,也是欠了她。所以,不要辜负她,她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好姑娘。”
尹玉书重重得点了点头:“我会的。”
这时,换上喜服的尹玉书走出房门,看到一身喜庆的迎亲队伍和媒婆已在院中等候。
看到新郎官,笑得满脸春风的媒婆就快步迎了上去,媒婆边向尹玉书说着待会成亲时该注意的各项事宜,边领着他走过院子,来到大门外。
在门外的街边摆放着一顶大红花轿,轿夫们也个个精神抖擞地站在轿边。
花轿前两匹胸前戴着大红绸花的白色骏马,梅仁已在一匹马上坐好,尹玉书走到另一匹马前,将其打量了眼,见这马矫健骏美,毛发光彩熠熠,他皱眉道:“这不是老白吗?”
听到问话,梅仁点点头:“没错!之前,它听我说过十二美人的事,现在,它知道惠澜要出嫁,很是舍不得她,一定要让我带它来送嫁。”
听到这话,尹玉书一脸嫌弃道:“你应该知道,它只是一匹马。”
“我知道。”
尹玉书牵起缰绳,抬起脚刚要往马镫上踩,老白就向旁边挪了一步,见此,他只好也向前迈一步,又提脚去踩马镫,怎料到老白又向旁边挪了一步。
如此,这一人一马,你一进它一退地,直到老白紧紧地挨着另一匹马并肩站着。尹玉书见老白没路可退,自己应该能够顺利骑上马背。可他没想到,他一抬脚,老白倒真不向旁边挪,而是,向前迈了一步,让他又踏了个空。
尹玉书将缰绳一甩,恼怒道:“这畜生,究竟想要怎么着!”
一旁端坐在马上看热闹的梅仁,兴灾惹祸道:“这还不明显吗?它跟我是一条心,都是那么讨厌你!”
这时,媒婆见耽搁了这么久,便上前来催促。
梅仁只好倾身凑近老白,低声说了句,而后对尹玉书道:“我已经跟它说好了,看在惠澜的面子,它可以暂且装作不讨厌你。你可以上马了。”
听到这话,尹玉书试探着拉起缰绳,踩着马镫上了马。
这时,梅仁一脸得意地笑道:“是不是很意外,它竟真能听懂我的话。”
尹玉书虽然有些暗暗称奇,可他不想让梅仁太得意,于是,便道:“你少在这儿装神弄鬼,这只是巧合而已!”
“是吗?”梅仁笑了笑道:“老白,他说你只是一匹马,一匹听不得人话的普通马,就好像五十两银子一匹,一百两银子三匹的那种。该怎么办啊?”
老白从鼻腔里重重地呼出口气,而后,像筛盅般前后晃动起自己的身体,它背上的尹玉书被颠得七荤八素,想下不得,想坐又坐不稳,只好趴在马背上,死死抱着老白的脖子,大声呵斥着。
尹玉书狼狈至极,梅仁和众人则笑得前俯后仰,梅仁见尹玉书受到了教训,便对老白道:“老白,差不多就行了!新郎官还要穿街过巷去迎亲,别弄乱他的发型,不能让我跟着他丢人!”
话音刚落,老白便停止了摇晃,脸色煞白的尹玉书从马背上坐起,将抓在手中的帽子戴好,重重喘了口气,对梅仁道:“我跟你换匹马!”
梅仁摸着下巴,露出一脸奸笑:“换马?没门!老白,驾!”
听到号令,老白便如箭般窜了出去。
见新郎撇下众人先走了,急得媒婆一挥手,迎亲队伍抬轿的抬轿,奏乐的奏乐,都是迈着快步追赶起尹玉书。
等拜完堂,媒婆就将戴着红盖头的惠澜送进了新房,而梅仁则拉着尹玉书来到院中,给前来道贺的来宾敬酒。
尹玉书看到院中热热闹闹地摆了十多桌喜宴,可围坐桌边吃着喝着的宾客都是些素不相识的陌生面孔。因而,他便纳闷地向一旁的梅仁问道:“这些人,我怎么都没见过,难道都是惠澜娘家的亲戚?”
梅仁摇头道:“你们的亲事昨天订,今天办,连媒婆都是我今天赶早,把她从菜市上拉来的。怎么可能来得及请惠澜的娘家人?”
尹玉书皱眉道:“媒婆是菜市上拉来的?那她之前是菜贩?”
“想哪儿去了!我去她店里,她刚好出去买菜,于是,就让店里打杂的带着我去菜市寻她。”
尹玉书吐了口气:“原来如此!那院子坐的这些人是?”
“这里没多远有个集市,现在正好又到了饭点,刚才趁着你进去拜堂那会儿,我就跑到集市上吼了一嗓子,说地主家的傻儿子娶媳妇,提供大量不花银子,不需贺礼的喜宴。听到有这样的好事,他们都欢天喜地跑来这里,算是把场子撑起来了。”
尹玉书满脸不快道:“你说这里有不花钱的喜宴就好了,为何还要把我说成地主家的傻儿子?!”
梅仁辩解道:“你想想啊,不花钱,不收贺礼,招呼你来大吃大喝,别人还以为是仙人跳,谁敢上门!若在前面加上一个说明性事件‘地主家的傻儿子娶媳妇’嘣!整件事不就符合逻辑了!”
第277章 新文求预收
尹玉书皱眉道:“怎么符合逻辑?”
“你再想想,地主家的傻儿子,一听就知道他既有钱,又傻,的确像是能够干出这事的主。所以,这就是逻辑所在。”
尹玉书这样一听,觉得还颇有几分道理,便笑道:“不错嘛!还没几日,你这脑子倒是长进不少,说实话,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以形补形的东西。”
梅仁笑了笑:“没错!我真是特别喜欢吃核桃。不过,并不是我变聪明了,而你变傻了。你也该以形补形了,我猜跟你匹配的东西,应该是能吃,能睡,能叫的那种。”
尹玉书摇摇头:“我不需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告诉我凡事要多用心,告诉你凡事有多用脑。多用自然要多补。”说罢,尹玉书便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迈开步子走到席间向众人敬酒。
见此,梅仁恨得牙痒痒:“好戏还在后头。”
说罢,他也凑上前去,等待好戏的发生。
果不其然,宾客见到这位号称是“地主家傻儿子”的新郎官竟然举止儒雅,谈吐不俗,纷纷向梅仁夸赞道:“他哪儿傻?我看他挺机灵一小伙子!”
没等尹玉书开口,梅仁就急忙补刀道:“这是娶媳妇给乐的,暂时的,一切都是暂时的!”
尹玉书见反正是些素不相识的人,也懒得多费唇舌解释,便任由梅仁过过嘴瘾。
尹玉书来到摆在树下的最后一席酒宴,只见坐在席间男子个个身着绫罗绸缎,打扮富贵,样貌也都异常俊美。他总觉得这些男子有些面熟,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于是,他便低声向身边的梅仁问道:“我看他们不像是对免费喜宴感兴趣的人,你从哪里把他们请来的?”
梅仁笑了笑:“她们是这里唯一带着贺礼来的熟人,你好些认认。”
正在尹玉书思索之时,坐在席间的雅书开口道:“虽然,我们同在郡王府,可尹知事常待在账房,而我们姐们则在深院之中,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尹知事认不出我们,也实属正常。”
此时,尹玉书恍然大悟,原来在座是府中的十一美人,他端起酒杯,躬身道:“我真是眼拙,没能认出各位姑娘。我自罚一杯,当是赔罪!”
当尹玉书喝过酒,又听到其中一位美人道:“自从我们别了父母来到长安,就孤苦无依。这段日子,我们这些姐妹时常聚在一起,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我们感情越发深厚,甚至超过自家姐妹。今日,惠澜的娘家人不能来,那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所以,丑话说在前头,十二个姐妹都是一条心,日后,你要是敢欺负惠澜,就等同于欺负了我们,后果嘛,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明白。”
听到这话,尹玉书抱拳拱了拱手:“各位妹妹明鉴,我疼爱惠澜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欺负她呢?既然,你们是惠澜的娘家人,那么也是我的家人,万一有天我被惠澜欺负了,你们也会这样护着我吧?”
听到这番保证,十一美人都被逗得“噗嗤”一笑,她们接下话茬说了几句打趣话,如此一来,气氛也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见尹玉书讨得十一美人的欢心,一脸得意地左右逢源,梅仁很是不痛快,喃喃自语道:“爷的!这死小白脸,对着男人就少言寡语,对着女人就殷勤无限。还真够男女有别!”
惠澜的这场喜庆热闹的婚事算是给十二美人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郡王府又举行了几场雅集,而十一美人也都陆续选定了值得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
每回雅集过后,袁一就会按照之前惠澜出嫁的套路,让选好如意郎君的美人暂且住进客栈,然后,再让新郎带着花轿和迎亲队伍到客栈接亲。
因为,把十二美人嫁出去这件事,务必要低调迅速,所以,在举办雅集前,袁一就让梅仁同时订了几个媒婆和几路迎亲队伍。
然后,选定离雅集最近的吉日,再把挑选好如意郎君的美人在这一天同时嫁出去。
婚事向来都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鉴于他们婚事的特殊性,袁一尽量派人快马加鞭,将双方父母接来长安主持婚事。若实在无法办到,袁一就会派梅仁以十二美人兄长的身份,向男方说明情况,若男方同意,婚事就会照常举行,若不同意,也不会强人所难。
因为,十二美人都过怕了深宫内苑的孤苦生活,所以,她们挑选的都是尚未娶妻的寒门之士。对于这些人而言,贤良淑德,才貌双全的十二美人,能够下嫁于自己,已是三生有幸。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十二美人曾是袁一的女人,可他们能够越过心里这道坎,娶十二美人做自己的结发妻子,就不会去在意其他的繁文缛节。
他们相信,生在家乡的父母,知道自己能够替他们娶到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儿媳妇,一定会很高兴。
到时,他带着媳妇一起回家乡,向二老磕头赔罪,相信他们能够体谅的。如此,当梅仁找到他们说明情况,他们几乎都同意暂不请来父母,尽快完婚的要求。
之后,当他们娶回十二美人,新婚之夜后,发现自家娘子竟是完璧之身,原本的美中不足,变成了十全十美。骤然间,他们发现自己的牺牲变得微不足道。
这晚,梅仁把最后剩下的几位美人嫁出去,喝完最后一轮喜酒回到郡王府。
梅仁走在寂静的郡王府,看到各处小院中都没有灯光,沉寂在浓重的黑夜中。原本就冷清的郡王府,在此刻显得格外冷清。他本是要回自己院中,骤然间,他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于是,他便转身来到了正院。
在正院中,袁一正在屋中喝茶,看到梅仁前来,他问道:“这么晚,怎么来了?”
梅仁走到一旁坐下,道:“刚喝了些酒,正酒劲上头,就想找你聊一会儿。”
他倒了杯茶递给梅仁,道:“今天,你可是赶了三趟喜宴,怎么样?”
梅仁点头道:“虽然是赶了点,可都及时到了场。她们喜宴都办得很热闹,尤其是藏香小馆承办的那场喜宴,菜品的味道真是一流,所有的宾客都是赞不绝口。”
他笑了笑:“那就好。”
“可惜,你不能到场,不然,她们应该会更开心。”
“我去真不合适,相信她们应该会理解。再说,有你这个促成姻缘的媒人到场,绝对是一个顶俩。”
梅仁笑着点点头:“那是!不过这句话听着,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是吗?”他笑了笑:“总算是顺顺利利地把她们都嫁出去了,也算了却我一桩心事。”
梅仁长长吐了口气,赞同道:“是啊!看得出她们都嫁得很开心。”
他点点头:“时候也不早了,明日我还要早朝,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梅仁起身道:“好!那我就先回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