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笑了笑:“你就尽管用甜言蜜语哄我,下次再敢胡闹,绝不会轻饶你!”
“平儿,遵命!”
这时,悬在她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她心语:“我就知道,哄父皇手到擒来,哄母后才真是考验功力,可事实证明,我依旧宝刀未老!”
第57章 双面婉儿
这晚,袁一躺在寝殿的屋顶上,望着璀璨的星河,自言自语道:“说到看星星,哪儿都不及这里有意思!那丫头说,贺兰敏之已经在帮我张罗出宫的事,过不了多久就要出宫了,我能在这里多看几次,就算几次了。”
他突然坐起身来:“爷的!我不是一直都盼着出宫吗?这会儿,有机会出宫了,怎么会看不到这些破星星发愁。”
说话间,他无意间瞥见,孙满贵进了前庭,往宫女居住的房间去了,他纳闷道:“这么晚了,他来这儿干嘛?”
不一会儿,孙满贵与上官婉儿一起走来,只见他们出了月欢宫,往凤仪宫的方向去了,见此,他摸着下巴:“原来他是来找婉儿的,难道是皇后要见她?”
正在他担心之时,上官婉儿随着孙满贵来到了凤仪宫,进了殿,看到难得清闲的武后正喝着茶,见她进殿,武后提起茶壶,倒上一杯茶,道:“孙公公,去忙吧!婉儿,这茶不错,陪本宫喝会儿茶。”
孙满贵躬身告退后,上官婉儿上前,谢过恩后,在一旁的座位上坐下,她喝了口茶,夸赞道:“这茶入口醇香,回味甘美,真是难得的好茶。”
武后赞同地点点头:“得到一杯好茶,不但,茶叶要好,水要好,火候要足,更重要的是煮茶的人要懂得这些,还要将其拿捏准确。”
上官婉儿躬身道:“奴婢受教了。”
“你不必谦虚,本宫见识过你泡茶的手艺,本宫不仅满意,甚至感到有些欣喜,就好像你这次扬州之行。”
“奴婢谢过娘娘夸奖。”说着,她从兜里拿出一块刻着“神候印”的令牌,呈给武后道:“这次,奴婢之所以能及时通知,前往扬州的几位大人改道,避开了有心人设下的圈套,其实,神兵候功不可没。”
武后接过令牌道:“他的功劳,本宫自然知道。可你从一开始,就察觉出离魂香的端倪,而后,又随公主去往扬州,将打探到的消息及时传给本宫,让本宫能做出最有利的部署,才将这次的损失降到最低。本宫一直都没想明白,究竟是谁?故意作响离魂香的生意,再将本宫的人引入局中,最后再亲手毁了这门生意,只为重创本宫在朝廷的势力。”
“奴婢也觉得纳闷。”
武后长长叹了口气:“不管是谁,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虽然保住了孙太尉,钱尚书几位得力大臣,可还是有几个重要职位上的官员,在扬州被太子那帮人抓了个正着,恐怕再无翻身日子。还有,许敬宗的那个混蛋儿子,不知怎么就被人利用,成了离魂香组织的领头人,他这一糊涂,不但,让他爹相位难保,还让圣上猜忌起本宫。”
“娘娘,想到应对之策了吗?”
武后沉默了片刻:“以现在的形势,本宫不适合处理政事,所以,本宫打算奏请,将手头的政事交还给圣上,然后,暂时退回后宫。”
上官婉儿道:“娘娘如此,也算是明智之举。奴婢心中一直有个担忧。”
“但说无妨。”
“神兵候是圣上的心腹,如今,离魂香的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朝廷大臣唯恐避之不及,神兵候这回帮娘娘,若被圣上得知,罪可不轻,可以现在的形势,他若把扬州的事告诉圣上,那就是大功一件,所以,奴婢一直在想,神兵候是否信得过?”
沉默中的武后,拿起案几上的神候印端详了良久,而后将其放到手边的一个匣子里,声音低沉道:“对他,本宫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可他从未让本宫失望过,除了那一次。”
说话间,武后已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月光下,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出神,这时,也来窗边的上官婉儿,开口道:“在奴婢印象中,娘娘宫里的牡丹花,一直都是这个品种,这花虽然开得绚丽,可花期太短,娘娘为何不尝试移植更好的品种过来?”
武后嘴角露出浅浅的笑意:“这花是本宫册封为后那日,搬进凤仪宫时,亲手在院子里种下的,对本宫而言,这花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再说,短暂的绚丽,才更值得人回味,若绚丽持久,反而让人感到无味,甚至厌烦。”
听到这话,上官婉儿沉默不语,望着窗外的牡丹花,陷入了沉思。
武后声音低沉道:“前几日,本宫收到消息,贺兰敏月怀上了圣上的骨肉,圣上一方面,让太医院封口,一方面又让他们给贺兰敏月安胎,圣上应该是想找个适当时机,再册封她。”
上官婉儿道:“娘娘,有什么打算吗?”
武后嘴角浮现一抹冷笑:“以前是她娘,现在又是她,既然,她要找苦吃,那本宫就成全她。”
武后退回后宫的奏请,得到高宗的批准后,武后便不再插手朝事,一门心思地管理起后宫事务。
她见一年一度的皇家狩猎即将举行,便向高宗提议说,近来,王公大臣越发崇尚奢靡之风,背离了祖制提倡的去奢从简,因此,希望这次狩猎,只带去少量宫女太监,而让各内外命妇随行,在旁打点伺候,当作对王公大臣的敲打。
高宗对这一提议很是满意,便让武后着手去办。
如此,到了狩猎之日,在两万禁军的护卫下,高宗与一众大臣,太子与王爷们骑着骏马走在前面,而武后与一众内外命妇们则乘坐马车紧随其后。他们从朱雀街启程,在长安百姓的围观下,径直出了明德门,来到郊外的皇家围场。
来到围场,武后下了马车,看到许多外命妇穿得花枝招展,满脸不悦道:“难道内侍司,没替本宫向你们这些官夫人吩咐清楚,这次来围场是伺候人的,不是让你们打扮好了,来做摆设的!”
这时,一个年轻的妇人,小声嘀咕道:“哼!我又没伺候过人,怎么知道要穿什么!”
妇人声音虽小,可还是被武后听到了,只见她迈开步子,走到妇人面前道:“你没伺候过人,没关系,这几日,本宫就来教你,若你还是学不会,本宫就把你带到宫里,几时让本宫满意了,再回去。至于,来这个该穿什么?”
说着,她看向身后几个穿着朴素,头裹方巾的妇人道:“你可以问问几这位贵妃,她们知道该穿什么?”
听到这话,其中一位贵妃向前迈了一步,躬身道:“启禀娘娘,臣妾是问了身边的宫女,干活适合穿什么衣裳,然后,再让尚服局给做了这身衣裳。”
武后点点头,正要开口说话,一旁的太平上前,满脸得意道:“母后,儿臣也让尚服局做了这么一身,挺不错吧!”
太平本以为武后会夸赞几句,没想到,她却道:“既然,知道穿什么衣裳来,那你头上的朱钗步摇,手上的镯子是怎么回事?”
太平辩解道:“其实,这些也不碍事,儿臣……”
武后脸色一沉,打断道:“换了!”
见此,太平不敢再多言,只好点点头,退到了一旁。
这时,武后对众人道:“你们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半个时辰后,来本宫帐里集合,还有,这里没人伺候,自己把行李搬回去。”
这时,随行来到围场的袁一正卸着马车上的行李,见太平走来,指着地上的大箱子,道:“命很长,替本宫把这个搬到营帐里去。”
袁一摇摇头:“来时,孙公公交代过,只管干活,不管伺候自家主子。再说,之前在宫里时,奴才好心提醒过公主轻装简行,可公主却说‘滚开!狗奴才,不用你管!’所以,公主懂的。”
太平气得咬牙切齿道:“刚才是母后,现在你这狗奴才也来教训本宫!要是婉儿在这儿,一定会帮本宫。”
“是啊!可她偏偏被借调去了麟德宫整理文书,来不了!”
太平白了他一眼,拿起箱子:“狗奴才,给本宫记好了。”
此时,贺兰敏之和薛绍正牵着马往走来,看到太平拖着口大箱子,薛绍便上前帮忙道:“公主,我来帮你吧!”
见状,太平看了看袖手旁观的袁一和贺兰敏之,冷冷一笑:“这个世道混蛋虽多,可还是能遇到好人。”说着,将箱子交给薛绍,而后,俩人往营帐方向去了。
傍晚,众人狩猎回来,负责茶水的太平正将倒好茶的盖碗,放入托盘中,这时,袁一正抱着砍好的柴进了伙房,见太平独自在忙活着,便上前道:“公主要帮忙吗?”
见太平冷着脸,没有答话,袁一殷勤地端起托盘,笑道:“公主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奴才替你端去给圣上和大人们吧!”
太平冷冷道:“放下!”
见此,袁一只好放下托盘,皱眉道:“公主还在生气吗?以为,今天被说混蛋,只是沾了贺兰敏之的光,没想到,奴才也算其中之一。”
太平抬头看了眼他一眼:“本宫才没有那么小心眼,难道忘了骠骑将军也在那儿,你这么进去,是要去被他逮个正着吗?”
他难掩惊讶道:“你知道,我与骠骑将军之间……”
太平点点头:“嗯。”
他笑了笑:“这么说,公主不是在生气,而是在关心奴才?”
太平冷冷一笑:“你觉得本宫像是会关心奴才的主子吗?本宫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好吗?”
“不像,所以,谢谢了。”
这时,见有两个命妇走进伙房,太平便让她们端了托盘,往营帐中去了。
第58章 以茶喻人
进了帐,太平先走到高宗面前,行了个礼将一碗茶放到他面前,道:“这是父皇最喜爱的铁观音,茶叶是从安溪进贡的御品茶,泡茶的水从金山中泠泉采集而来,知道父皇偏好茶味淡雅,所以,此为第三泡的茶。”
高宗端起茶品了口,微微一笑道:“不错!”
太平走到一位须发全白的老者面前,放下一碗茶道:“吕太师,您学富五车,是三朝重臣,不但是太宗皇帝的启蒙老师,还是父皇的师傅,您德高望重,也敢于直言,哪怕得罪人,也要说真话,因此,得到了天下人的敬重。”
听到太平的夸赞,吕太师摸着须得意的一笑。
这时,太平话锋一转:“可您有个别人都不敢提的缺点,就是火气大,脾气倔。”
吕太师脸色一变,不快道:“哪有?”
太平微微一笑:“现在。”
吕太师看了眼在座的众人,皆是一脸沉默,像是认同太平的话,低头像是陷入了沉思中,此时,太平揭开茶碗道:“我看到莲子就想到您,因为莲心虽苦,可‘苦口良药,利于行’亦如您,因此,我为您准备了碗莲子茶。”
吕太师拿起茶喝了口,笑道:“老朽,平日容易上火,这茶正适合清热解火。”
太平笑着点点头,继续如此以,茶喻人地向在座的大臣献茶,这时,她走到骠骑大将军面前,放下一盏茶道:“大将军,年轻时,叱咤疆场,立下许多赫赫战功,换得如今的显赫地位,也算是实至名归。其实,百姓面对大将军,应该是又敬又怕,可事实却是,只有怕,没有敬。”
她看了眼,脸色阴沉的骠骑大将军,顿了顿,继续道:“为什么会这样呢?想必各位大人也同样的疑问,我猜测,可能与某些传言有关,譬如,大将军为了圈地造园,一些百姓的房子就莫名其妙地着火被烧。或者是,大将军看上的姑娘,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过了一年半载之后,那些姑娘就会很神奇地出现,并成了大将军的妾氏。或者是,大将军的家仆打死了人,不但,没有杀人偿命,而且,反要死者家属赔了银子给他。”
骠骑大将军怒喝道:“诬陷!有人在诬陷本将军。”
她点点头,看了眼一旁的御史大夫,道:“当然是诬陷!这圈地,强抢民女,纵容家仆,这条条都是大罪,若大将军真犯了这些罪,不早去蹲大牢。不过,除非,有些人查而不明,知而不报,那就另当别论了!”
骠骑大将军拍案而起道:“一派胡言!本将军行得正,坐得直,你这个小丫头诬陷诋毁!”
骠骑大将军手握重兵,连高宗都要忌惮他三分,他一拍案,在座的人都被惊到,可太平却一脸淡然道:“拍桌子谁不会?我虽然刁蛮,却不霸道,至少不会在圣上和各位大人面前,表现如此目中无人。还有,我不是小丫头,本宫是太平公主,本宫给你端茶是客气,可你连尊卑之分都不知道!”
太平的一番训斥,让骠骑大将军哑口无言。见此,高宗暗暗欣赏起这个女儿,她献茶说的话正是自己想说,却说不了的话,而且,她对每个人的评断都很中肯,这是最难得的。当他隐隐感觉太平拥有某种政治天赋时,他又暗暗担心起来,因为,太平是女子,政治只会给她带来不幸,而她若搀和政治,只会给皇权带来更多的纷争。
想到这儿,高宗对太平呵斥道:“你这个丫头懂什么,就知道随口乱说!赶紧给大将军赔不是。”
待太平赔过不是后,高宗心想,近年来,骠骑大将军越发恃宠而骄,现在,太平把话说开了,正好趁此收拾他。
这样想着,高宗便对御史大夫道:“若公主不说,朕还真不知道,大将军身边会有这么多流言,你身为御史大夫,有责任把这些事彻查清楚,还大将军一个清白,不过,若这些事情属实,也不可姑息,毕竟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就去办吧!”
听到吩咐,跪在地上的御史大夫抹了把汗,道:“微臣,领命。”
高宗看向兵部尚书道:“在兵部,遇到骠骑大将军这样的情况,有些什么规矩?”
兵部尚书是聪明人,听到问话,立刻答道:“启禀圣上,遇到这种情况,要将调配兵力的虎符暂交兵部保管。”
高宗点点头,对骠骑大将军道:“大将军,也知道,朕是很信得过你,可规矩就是规矩,所以,大将军就将虎符暂交兵部保管,等事情查清楚了,你再去兵部领就可以了。”
骠骑大将军知道事已至此,已无转回余地,只好跪地领命道:“是。微臣领命。”
高宗对兵部尚书道:“这边也没什么事了,你去跟大将军把事情办了吧!”
待骠骑大将军和兵部尚书走后,高宗对一旁的太平道:“爱卿们还等着喝茶,他们的好,朕心里都清楚,你的那些奉承话就不用说了,只管献茶就好了。”
太平领命道:“是。”
她献完茶后,对着高宗和各位大臣,微微一笑道:“父皇,各位大人对我泡的茶还满意吗?”
见各位大臣连连称满意,高宗心中也是很开怀,便道:“你向来是无事不献殷勤,献殷勤必有事。说吧,又有什么事求朕?”
太平道:“父皇英明神武,儿臣但凡有一点小心思都瞒不过您的法眼。”
高宗微笑道:“你就别拍马屁了,赶紧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