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站在袁一身边的尹玉书笑了笑,道:“他在说,我们像一盘散沙。”
袁一满脸诧异道:“你懂吐蕃语?”
尹玉书回答道:“年少轻狂那会儿,想着将来出仕为官后,一定成为都护使,所以,特意结识了一些在长安做买卖的番邦人,学会了几个国家的语言。”
“你还真会,时不时给别人制造点惊喜!”
“将军,过奖了。”
这时,护卫军的将领通过,笃鲁的那个懂得唐语的侍从,向笃鲁道:“公主让卑职传话,圣上已经明确地回绝大帅的和亲之请,大帅如此兴师动众围攻善水观,莫非是想不顾两国邦交,抢亲不成?还有,这里大唐腹地,而且在善水观附近驻扎了六万固盟军,若大帅来强的,想必也占不到便宜!”
听侍从传完话,笃鲁摸了摸大须,冷笑道:“这不能怪我,是你们大唐不守信用在前!我和我的士兵都是头可断,血可流,就心里不能憋半点不痛快!”
将领道:“大帅的意思,是想怎么办?”
“既然,你们公主宁肯出家,也不愿嫁来吐蕃,我也认了。不过,出家之人,不都应该六根清净吗?公主带发修行,显然诚心不够,怕是我前脚刚走,她后脚就带发还俗了,我可不想在一个地方栽两回跟头。”说着,笃鲁拍了拍手,两个吐蕃女子便从他的军队中走了出来。
笃鲁指着女子道:“我想,公主为了表明诚心,应该不会介意,让这两名侍女帮她剃度,斩断尘缘吧!”
见到笃鲁提出如此要求,领将愤然道:“笃鲁,不要太过分!”
笃鲁眉头低拢怒视领将,嘴角浮现出一抹让人背脊发凉的冷笑:“公主,要么剃发,要么跟我回吐蕃,不然,别怪我用强。我要是活着回去,就一定把公主带回吐蕃,哪怕是她的尸体!要是我寡不敌众,死在这儿,赞普一定会率军踏平唐朝,把我的尸首带回去!”
领将看着笃鲁凶狠的眼神,听着声音低沉的侍从翻译着他的话,领将不由得冷汗直冒,最后,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妥协道:“我去禀告公主,先……先等会儿。”
领将禀告回来,向笃鲁道:“公主愿意剃发,请两名侍女进观。”
笃鲁点点头:“我同她们一起去。”
听笃鲁要去,袁一急忙道:“我也去。”
领将像是松了口气似的,拍了拍袁一:“那就劳烦袁将军了,我就留下看着这些吐蕃兵。”说着,压低声音道:“我怕其中有诈,你要小心提防笃鲁。”
袁一与笃鲁一行,进入道观来,到太平的房中,只见身着道袍的太平已将三千青丝放下。
见她坦然至此,袁一心中阵阵绞痛,他了解太平,视美如生命,受不得半点委屈。可如今,却要被胁迫剃发,竟然不哭不闹,平静地如同,拿着剪子剃刀走近的侍女,只是来伺候她梳洗打扮的。
在利落的“咔嚓”声中,看着太平寸寸青丝落地,袁一藏在身后的拳头,越握越紧,他想要一拳打在笃鲁脸上,阻止这一切。
可看着默默承受所有的太平,一脸淡然,他不得不用理智告诉自己,凭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保住太平的头发,可后果却是引发厮杀,甚至两国的战乱,连太平都明白的道理,他不能视而不见!
努力克制着情绪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平的三千青丝变短,变少,变没,最后,光秃秃的头顶映衬精致出尘的五官,显得更为荒凉心酸。
太平起身,看着笃鲁,语气冷淡道:“如你所愿,我已经斩断尘缘,你可以放心回你的吐蕃了。”
笃鲁露出得逞的大笑,领着他的人,转身而去。
不忍离去的袁一,看着太平躬身捡着满地的发丝,他心中翻腾着说不出难受,他走向前,帮着太平将头发捡好,放到太平手中,满是内疚道:“我说过,要保护公主,可我没用,什么也做不了。”
太平看到,袁一的指甲里和手心中尽是,因为拳头握得太狠太紧留下的血迹斑斑,她心酸地看了眼袁一,挤出一丝微笑:“头发剃了能再长,至少我不用嫁去吐蕃,不是吗?”
袁一点点头:“我本想安慰公主,没想到,却成了被安慰的人。”
“遭遇了这么多变故,感觉身在风雨飘摇中,谁也保护了我,可看到你,却感到莫名的踏实。”
“踏实?可我什么都没为公主做。”
太平摇摇头:“你已经开始了。让盟国不再动摇与大唐的关系,合力对付吐蕃,等了灭了吐蕃的锐气,让他臣服于大唐。那时,他就再也无法威胁到大唐,我便可蓄发还俗,而神兵候也能免除牢狱之苦。”
“这么一说,我的责任真够重大。”
“没错。把你的剑给我。”
袁一将乌木剑递给她:“公主,是要干嘛?”
“待会就知道了。”
太平拿过剑,解下剑柄上的黑绳,然后把手中的发丝绕上剑柄,待绕好,再把黑绳缠了回去。太平把剑还给袁一:“可以了。”
袁一不解道:“公主把头发藏在剑里是?”
“以后,只要你拿起这把剑,就会想到我还指望着你,让我蓄发还俗,自然,你就不敢偷懒,就能把突厥的事尽快解决好。”
袁一看了眼剑,笑道:“这监督,还真是无形胜有形!”
“不仅如此,我还要,你把这时长时短的胡子蓄起来,只要我一天不还俗,你就一直留着。要是我在这鬼地方待上十年八载,就让你把胡子留得像松树似的,让你吃饭也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
“虽然,这要求有那么一点点不合理,可为了不挨板子,我通通照办。”
“算你这奴才识相。”太平虽这样说着,可神情中却难掩伤感。
“想请公主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请公主相信,我会拼尽全力,帮助大唐给以吐蕃颜色,所以,公主每天都要抱有期望度过,等我归来时,不但,希望看到公主长发及腰,还希望,公主依旧是那个开心就笑,生气就吼,发怒就让人害怕的丫头!”
此时,眼中噙着泪水的太平,故作生气道:“好你个奴才,敢叫我丫头,这次暂且记下,等你回来后,再来领罚。”
“是。”袁一说罢,转身离去。
第113章 钟声相伴
袁一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走出太平的房间,经过钟楼时,正好响起报时的钟声。
他不经意抬头,瞥见楼上敲钟之人竟是薛绍,只见他身着一件粗布蓝衫,没了皇亲公子的贵气和冷傲,倒多了几分随意的淡然。
袁一为了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特意向一旁扫地的道士,问道:“这楼上敲钟的人,一直都在善水观中吗?”
道士道:“回禀将军,前几日,因为人手不足,道观就雇了几个杂工,他就是其中之一,负责挑水劈柴和敲钟报时,有什么不妥吗?”
袁一摇摇头:“只是随便问问,你忙吧!”
这时,袁一想起,那日,高宗为了平定叛军论功行赏,他被免除前罪,官复宁远将军,而薛绍则被赐封为三品散骑常侍。薛绍上任没两日,太平就去了善水观,后来,薛绍向圣上辞官,说想要在有生之年,游历天下山川,若一直困于案牍劳形中,这个心愿永远都无法实现。
高宗不是糊涂人,自然明白他此刻提出辞官,是因为太平去了善水观,心里难受,想要离开长安去散心,因此,高宗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袁一又想起,薛绍临行前一晚,他们在一起喝酒,他问薛绍,想要去哪儿?
薛绍回答道:“还没想好。不过,那个地方,在别人看来很傻,但我知道,那是值得我去的地方。”
“绕口令吗?你现在是无官一身轻,有的是时间,想去那儿就去呗!”
袁一如今看来,原来,薛绍早就想好要来善水观。
思绪万千的袁一,走到门口时,不由得停下脚步,他远远看了眼钟楼,只见薛绍正背着身子,默默地望着太平院子所在的方向。
见此,他心语:“我愿意牺牲所有,只为完成爹扬名沙场的夙愿,可薛绍牺牲所有,只为守护一个人。我相信,没有人比他更爱公主,经历这许多,我真有点相信,婉儿的那些命中注定了!”
袁一对太平承诺时,虽然信心满满,可回来军营看到那些士兵。只觉得他们,不但目无军纪,行动涣散,而且骂不听,打不怕,就像扰人清梦的苍蝇,不仅让你拍不到它,还不停在你耳边“嗡嗡”的惹你心烦!
眼看离高宗钦定的出发日期,只剩三日,袁一能想到的法子,只有把士兵集合起来,亲自带着他们操练。
这日,操练刚开始不久,袁一看到,执戟郎领着唤雨来到校场,见状,袁一走下高台,道:“今天是什么风把神将吹来了?”
唤雨笑了笑,扫视了眼操练着的士兵,道:“你是没给这些人吃饱饭?还是不让他们睡觉?怎么都是一副没精打采,到处东张西望,像是立马就要找张床睡下似的?”
袁一长长叹了口气:“说来话长。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来有两件事。能借一步说话吗?”
“好,去我营帐。”袁一说着,向尹玉书打了个手势,会意的他点点,便走上高台,代替袁一指挥起士兵。
他们正往营帐去,可走到半道上,唤雨又悄悄把他拉到校场外。
他们躲在树后,远远看到,尹玉书并没领着士兵操练,而是任由他们偷懒打闹,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骰子赌钱。
见到尹玉书阳奉阴违,把练兵的校场变得比菜市场还随便,袁一火气直往上冒:“爷的!我说怎么,他们天天练,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原来是这家伙,暗里给我使绊,正好待个现行,看我不把他的皮给剥了!”
唤雨拉住袁一道:“我带来你,可不是为了告黑状!我只是帮你,给这支水军号号脉,现在看来,也不算无药可救。”
“给军队号脉?”
“到营帐再说。”
回到营帐,袁一迫不及待道:“以你看来,我的这支军队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医者,望闻问切也。看过你那些软脚虾似的水兵,了解那个阳奉阴违的副将后,初步断定,军队的问题,用两个字概括,不服。”
袁一满脸纳闷道:“不服?为什么不服?”
“这个得由你告诉我。先说说,关于这支军队的所有事。”
听唤雨这么说,袁一便把军队是由山贼,新兵,残兵组成的等诸多事,巨细无遗地告诉了唤雨,还随带提了下尹玉书的遭遇。
听袁一说完,唤雨点点头:“病症清楚了,该给你一副方子,对症下药了。”
“别故弄玄虚了,有办法赶紧说。”
唤雨认为,袁一的军队之所以像一盘散沙,是因为袁一坚信他们将成为一支正规军,并试图用各种常规的手段改造他们,可事实却是,这种手段对他们没有任何效果。
世间万物有长有短,要想要运用得当,就必须量体裁衣。把袁一这支由山贼,新兵,残兵组成的所谓水军拆开,寻找三方的利弊,就会发现以杀人越货为生的山贼,大部分身怀武艺,而且讲义气有勇气,只是厌恶束缚,不讲规矩,往往这种人只要利用得当,绝对能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兵。
再是残兵,虽然他们不能在沙场上搏杀,可他们有丰富的军旅经验,又常年受到军规约束,他们既懂规矩,又能理智的应对敌人,不会自乱阵脚。他们不能奋勇杀敌,但能领兵制敌,正好可以管制,不守规矩的虎狼之兵。
最后是新兵,面对一个陌生而新奇的环境,他们就像一块白绢,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坚持。
所以,他们将成为锦缎,还是粗布,全靠军旅生活的渲染,要是看到整支军队都是勇不可当,他们为了融入就会成为勇兵,反之,看到身在一支士气低下,纪律涣散的军队,他们便会得过且过,成了慵兵,甚至逃兵。
听过唤雨的分析,袁一很是受用道:“自从领了这支军队,我就糟心得,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现在,听你这么一说,今晚总算能睡个好觉了。话说回来,当务之急,就是收服那一万虎狼兵,可该用什么法子呢?”
唤雨想了会儿,道:“你也算半个江湖人,能让你心服口服的都是什么人?”
“当然是够本事的人,并且能力在我之上的人。”
“没错,他们像你一样,乐于服从于这种人,所以,你可以,如此这般……”
听过唤雨的计策,袁一连声叫好道:“好办法,虽然有点冒险,可相信我有这个实力。”
唤雨认同地点点头,道:“对了,还有那个叫尹玉书的副将,方才我来到校场,当时,你正背着身领兵操练,我看到许多士兵趁机偷懒不练。这时,尹玉书向他们打手势,让他们不要偷懒,没想到,他们还真就练起来了。”
说着,停顿了片刻,继续道:“当时我在想,虽然,你是统帅,可他却比你更得军心,后来,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才带你返回校场,结果的确如此。”
袁一冷笑道:“他这混蛋阳奉阴违,讨好士兵就是想架空我。”
唤雨摇摇头:“你想想,那一万山贼先被迫投降朝廷,再被要求来服兵役。因此,或多或少都带着憎恨情绪,你是朝廷指派的统帅,这种情绪自然发泄在你身上了。我猜,尹玉书做这些,并不是为了架空你,只是想合群,毕竟他曾经也是山贼。”
听到这儿,袁一若有所思道:“这样也说得过去。”
“以我看尹玉书有些头脑,值得重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