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玢和黄薇甜也安慰王绶云,但是王绶云摆了摆手跟她俩说:“我去静一静。”然后他就进了书房,到晚饭都没有出来,黄薇甜想去看看他,陈怡玢都拉着她没让她去,说:“等他收拾好了心情自然想出来了。”
黄薇甜小声的说:“杨苒苒可真不是好折腾的,到底把孩子折腾没了。”
陈怡玢:“是啊,唉。”说不出来什么,只是叹了口气。
黄薇甜也跟着叹了口气。
陈怡玢让厨房给王绶云留了汤饭,等王绶云收拾好了心情从屋里出来,得知陈怡玢特意让人给他留了饭菜,心里的感觉顿时暖了一下,尤其是是喝到了一碗熨帖的热汤,从喉咙温暖到胃里。喝了一口汤之后,他竟觉得饿了,然后又吃了一碗饭。
吃饱了饭,王绶云回到客房睡下了,这次再醒来的时候,杨苒苒的事好像忽然离他很远了似的。王绶云穿上了军装,跟陈怡玢和黄薇甜一起吃了早餐,临走的时候还跟陈怡玢说了句:“谢谢,鸡汤很好喝。”
陈怡玢冲他露出微笑,王绶云匆匆忙忙的走了。陈怡玢和黄薇甜俩人也打扮完毕,准备先去‘蝶恋花’转一转,在车上时候,黄薇甜小声的说:“诶,其实我觉得随庆蛮好的呢。”
陈怡玢瞥她一眼:“合计什么呢你?”
黄薇甜:“就字面意思呗,人家也是青年才俊了,三十岁不到的少将呢。”
作者有话要说: 前两天转移到了我老公求学的城市,他的同学特别热情,天天晚上都拉着吃到半夜……
今天转移到了厦门!口水,好吃的厦门!
厦门妹纸推荐下好吃的呗~最好把到哪里吃告诉我,我好去找找
今天太累了,就这么多了,这个周末结束旅行回去我就好好写文哦
第79章 078
众人都以为杨苒苒会消停一阵,但没多久,杨苒苒就又活跃了起来,她和宋可心要合作演出一出《牡丹亭》,她饰演里面的杜丽娘,由宋可心反串男主角。
她二人显然很是花心思的,报纸还对她俩进行了采访,杨苒苒说:“我即将离开平城定居在望京了,这一次的演出作为我在平城的一个美好的记忆。”
而宋可心则表示:“演出所得款项都用来捐助给难民们。”
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杨苒苒显然没有想到宋可心会有这么一出,因为宋可心根本没有跟她说过这件事。其实当时平城在张少白和周永成这些大亨们义演捐款之后,很是刮起了一阵义演捐款的风,所以义演捐款给灾民算是一种时尚,宋可心家是豪富,也自然不在乎这些钱的,更是希望博一个名声。
杨苒苒当时瞥了宋可心一眼,在记者面前她赶紧不落后的说:“当然,我的所得也是全部捐给灾民的。”她和邵兴结婚之后,若是没有王绶云因她怀孕给予的经济支持,俩人的财政是捉襟见肘的,所以曾经的大小姐杨苒苒也不得不考虑这笔钱花出去了,会不会影响到她开舞会和抽大烟。
虽然杨苒苒和宋可心俩人就捐赠这件事没有提前商量,但是记者在报纸上写的是:“两位名媛将所得钱款捐给灾民!”
因为是两位名媛合演,又说了是义捐,所以报纸上很是报道了一些时日,让杨苒苒觉得很是风光。想到那个连孩子死掉了都没有出现的王绶云,她心里觉得王绶云就算是后悔来求她,她也不会看他一眼的!
不过杨苒苒却是想多了,王绶云根本没有闲工夫看报纸上关于她的那些琐碎报道,战况越来越激烈,他也要上战场了!
王绶云走得很匆忙,只来得及在开车路过‘蝶恋花’的时候停一下打声招呼,当时正好陈怡玢在店里,王绶云递给她一个小盒子,陈怡玢打开一看,竟是一把小型的□□。
王绶云说:“我即将奔赴战场,我和文澜都不在,你和薇甜俩人注意日常安全,流民和难民会越来越多,你们俩出门尽量多带几个人。”
陈怡玢点了点头,说:“放心吧,我和薇甜会注意的,倒是你,战场上刀枪无眼,你万事小心。”
王绶云竟道:“我还不想将我这条命损在内战之中,这种死法可不是我想要的。”语气竟带着几分戏谑,因为陈怡玢听了,竟微微翘起了嘴角。
王绶云又道:“大丈夫自当是精忠报国、为国为民的,我不在乎死得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我只在乎我是否是为杀敌而死在战场上的。”
陈怡玢道:“你有你的志向,但是我只希望我的朋友,你能够全须全尾的回来,我们还在我家里开饭,我们仍然能围在桌前一起欢笑,一起打马吊、一起讨论时事,好吗?”
王绶云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他伸手将手搭在陈怡玢肩膀上,想抱而不敢抱,到底还是只在她肩膀上拍了拍,说:“在战场上,我会吃不惯那里的饭菜的,等我回来,我也希望吃一碗你亲手给我做的鸡丝热面。”
陈怡玢自然是道:“好,不仅给你做鸡丝热面,还做你最喜欢吃的水煮鱼和宫保鸡丁。”
王绶云冲她露齿一笑,摆了摆手,大步的离开了。
王绶云离开之后,南北军阀之间的战争越发激烈起来,每天都有战场的情况被报纸报道出来,很多富人因此逃到平城,也有更多的穷人到平城来讨生活,陈怡玢的‘美食角落’很受这些没有见识过洋快餐的富人欢迎,她很快就进行了第二次扩招,开始又招了一部分人进行培训了。
她和黄薇甜的‘和安技术学院’建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员工的培训和学习问题,后来扩展到广招社会学生,不限年纪性别,教授一些社会技能,比如厨艺和绣花等等,甚至只收取少量的学费,以期待能够授人予渔,让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长,但是陈怡玢和黄薇甜显然太乐观,来报名学习的人寥寥无几,和安技术学院只沦为了公司内部的培训和宿舍而已。
直到有一天晚上二哥来找她,二哥先跟她聊了一些近况,最近二哥在望京那边呆了很久,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是他跟大哥和一些朋友都在参与第一届华夏中医交流会议,这些年中医明显被西医压过,越来越多的人去国外学习西医,而中医则乏人问津,再这么下去,中医的传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哥二哥和这些朋友以及中医界人士觉得,挽救国医的传承刻不容缓,他们决定在平城和望京分别开设一间专门传授中医的学校,以振兴我华夏国医。
为此,这些人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来资助‘中医振兴协会’,平城这边就由二哥牵头,因为二哥不仅有名望,他的声誉也十分受到众人的认可和推崇的,二哥忧心于中医的没落,所以没有推辞,就将这个任务担了起来。
想到开学校,二哥首先想到的就是陈怡玢,因为陈怡玢已经有一间‘和安技术学院’了,虽然听说状态不太好,但是陈怡玢作为他俩的妹妹,自然也得用起来,当下二哥就将问题都跟她说了起来。
陈怡玢听了之后,说:“我可以将学校借给你们,不过得给我的员工留下几间房间作为宿舍和教室。”
她又说:“中医的学习学制时间会长一些,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减免学费,想必学习的人会很多的,虽然现在中医出诊已不如西医,但是也是一门糊口的手艺,若是学费便宜的话,想必还是可行的,只是大部分人虽有学习的愿望,但是更多的人连字都不认识,所以若想推广,学校里就要连识字都要教,并且当教授的中医不能私藏,不仅要有名望,还要能教。”
二哥道:“能讲课的中医是有的,他们也愿意将一身所学传授给后人的,钱财方面,我手里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支持一段时间的,可以再筹集一些捐款。只是这学校管理方面,我就是门外汉,需要你的帮忙了。”
陈怡玢道:“我自己也是才入门,只办了两期培训,若是正经的管理方面,你还是得找一些专业搞教育的人呐。”
二哥想了想,也是同意她的说法的。
陈怡玢又说:“其他方面需要我帮忙,我自然也是义不容辞的。”
二哥很是理所当然的道:“你还能拒绝吗?我跟你大哥都参与在其中,你也跑不开,我若是招不到这个管理人才,恐怕还得你来给我干这个呢。”很是理直气壮。
二哥兴冲冲的来,又急匆匆的走了。一个多礼拜之后,二哥跟陈怡玢说找到一位小学校长,曾经也是前朝的一位秀才,听到二哥他们为了振兴中医而举办学校,竟将小学校长的工作辞掉了,决心加入二哥他们的中医学校。
然后二哥就开始找人将学校里的其他教室收拾起来了,采购了一批书本等等,并且聘请了几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并请当时平城最有名望的中医作为名誉校长,又跟这些老中医研究了学科和学制等等。
二哥这边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他本身中枢银行的工作就很繁忙,时常盯不上学校的进度,经常推给陈怡玢代劳来管这些事情,陈怡玢也就不得不忙起来,黄薇甜也因此跟着忙起来,俩人都累极了,过了半个多月,黄薇甜终于受不了了,说:“我不管,今天我一定要去逛街,要跟人去打马吊!”
陈怡玢说:“‘蝶恋花’怎么办?不管了?”
黄薇甜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请个秘书了,或者管家也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